新闻中心 News Center
突破进化瓶颈,人类终于在根基上改变了生命
点击次数:1464 发布时间:2017-11-30
弗洛伊德·罗慕斯伯格(Floyd Romesberg)教授是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一名化学家。近,从他的实验室中诞生了一类能产生绿色荧光的大肠杆菌。它们的基因组里有着全新的碱基,蛋白质中存在全新的氨基酸。与这地球上几十亿年来出现的生命从根源上有着截然不同。
《自然》的资深专栏作者Ewen Callaway称,这是一种“外星DNA”。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教授则表示,这是“合成生物学的里程碑”。
无外乎人们对此会做出这样的反应。我们从高中课本上知道,DNA里有四种字母,它们分别是腺嘌呤(A)、胸腺嘧啶(T)、胞嘧啶(C)、以及鸟嘌呤(G)。它们不但协助组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,还以三个字母为一组的方式,编码了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。这20种氨基酸则构成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础。这是地球上生命的共通,小到细菌,大到人类,都遵循同样的一套基本法则。
然而,人类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根源上改写生命的梦想。如果我们能在DNA中引入更多不同的碱基,就能产生更多的密码子选择,从而将更多不同性质的氨基酸整合进蛋白质里,改变蛋白质的生物特性。我们不知道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,但它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。
1989年,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史蒂文·伯纳(Steven Benner)教授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突破。他的团队对胞嘧啶和鸟嘌呤的结构进行了微调,造出了两种“有趣”的DNA字母。在试管中,带有这两种“新字母”的DNA能正确复制,并和普通DNA一样,产生RNA及蛋白质。
罗慕斯伯格教授的团队在过去的20多年里则一直专注于带来“更有趣”的DNA字母。在普通的DNA中,配对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(伯纳教授的“新字母”也属于这一范畴),而罗慕斯伯格教授团队做出的“新字母”,依靠的则是疏水性。2014年,该团队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文,将dNaM和d5SICS这两种人造核苷酸植入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。但这些异样的DNA严重阻碍了细胞的生长,细菌也会在世代交替中,倾向于去除这些异常的DNA。
今年早些时候,该团队又在《PNAS》上发文,改进了这套体系。研究人员们用dTPT3替换了d5SICS,使细菌不那么容易对新的DNA字母产生排斥。但这些细菌与2014年的细菌一样,无法利用这些新字母来指导蛋白质合成。
而在今日在《自然》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里,科学家们终于突破了后的瓶颈。他们创造了一种改良过的tRNA,能识别新的DNA字母,并将两种全新的氨基酸PrK和pAzF运输到核糖体中。在那里,这两种“不自然”的氨基酸被整合进了绿色荧光蛋白中。后者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出现改变。一经激活,它能在细菌体内发出幽幽的绿光。
这是人类次证明,活体细胞能利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碱基来合成蛋白质。
这一下子打开了新的大门。原本自然界中存在的四种碱基能形成4的3次方,也就是64种密码子。它们定义了20种氨基酸。而罗慕斯伯格教授团队则将能使用的碱基数一下子增加了50%,六种碱基能编码216种密码子,对应高达172种不同的氨基酸。
这代表了无限的可能。
上一篇:细胞治疗新技术有望进入*梯队
下一篇:中国发布*干细胞通用标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