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/ article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-  技术文章  -  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

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

更新时间:2018-11-22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901

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

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,脊髓型颈椎病(CSM)、后纵韧带骨化(OPLL)和颈、胸椎管狭窄等均可引起。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,至今尚不十分清楚。用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动物有多种选择。猿、猴等灵长类动物的脊髓解剖接近人类,猪、犬、猫等四肢行走动物的脊髓与人类的相似,而兔、鼠等动物的脊髓再生能力较强,与人类脊髓功能相距较远。从观察截瘫肢体恢复功能的难易和可靠性来说,猿、猴可站立者好,猪、犬、猫等四肢站立行走者较易,而兔、大鼠等四肢爬行和跳行动物则观察较难,且准确性不如高等动物。但初期试验多选择兔、鼠等低等动物。相比之下,大鼠的来源相对较为充足,成本较低,容易喂养和护理,但是大鼠脊髓较细,脊髓损伤实验的手术难度也更大。

1 不锈钢螺钉逐渐压迫

(1)复制方法  健康大鼠,雌雄不拘,体重为180~220g。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(按350~400mg/kg体重的剂量)或戊丨巴丨比丨妥丨钠(按50~60mg/kg体重的剂量)麻醉后伏卧位固定。压迫装置为一个10mm×10mm的有机玻璃平板,中心有一直径为2mm的圆孔,四角各有一个直径为1mm的圆孔,中心圆孔内置一螺距为0.4mm,长为10mm,直径为2mm不锈钢螺钉。剪除动物背部毛发,手术区域皮肤消毒。取后正中切口,切除T9棘突和部分椎板,暴露硬膜,用显微外科血管钳修成直径约2.5mm圆孔。在棘间韧带和竖脊肌肌腱上穿线打结固定,然后将线穿入平板四周的小孔,打结固定压迫装置。初次不造成椎管侵占,缝合皮肤。以后每隔15~20d背部切开约5mm小口,显露螺钉,将螺钉旋进0.1~0.3mm,共3~5次。每次术后应连续3d肌肉注射庆大霉素,每只2万U/d。第90日做联合行为学记分(CBS)、电生理(SEP、MEP)检测,摄侧位X线片后处死行常规病理检查。

(2)模型特点  术后动物死亡率约10%。侧位X线片显示,实验动物椎管内螺丝形成12.3%~82.5%的侵占率。根据压迫程度的不同可分成3级:①轻度压迫,椎管侵占率<30%。②中度压迫,椎管侵占率为30%~60%。③重度压迫,椎管侵占率>60%。术后90d实验动物均发生后肢肌力减退、行走缓慢、步态异常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,其中重度压迫组的动物后肢可全瘫。术后实验组的 SEP、MEP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,至术后90d左右试验组的SEP和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。实验组动物的CBS和SEP、CBS和MEP呈显著正相关。

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,轻度压迫动物直接受压区白质表现为不规则的片状脱髓鞘,主要位于与灰质相邻的侧索和后索深层区域。灰质内有少量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,神经元数量减少,大量神经元肿胀,可见尼氏小体丧失,卫星现象;中度压迫动物其灰质界限模糊,白质内有显著脱髓鞘,且前索亦很显著。胶质细胞增生,并可见虫蛀样空洞;重度压迫动物可见应力性裂隙,灰质内前角神经元普遍肿胀,卫星现象、噬神经元现象非常明显。部分切片内坏死区代之以束状瘢痕,受压处萎缩组织结构不清。

(3)比较医学  此慢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克服了以往实验动物模型重复性差、不能良好分级、不能良好模拟自然病理过程的缺点。且具有以下特点:①适用于电生理和单克隆抗体、原位杂交反应、转基因、基因失效等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,且价格经济。②在T9处形成压迫对伤鼠的呼吸功能、排便功能影响不大,适于长期饲养作慢性活体观察。③后路安装有机玻璃平板固定的不锈钢螺钉压迫装置,以缝线打结法固定,组织排异小,操作简单,损伤小,成功率高。④分级明显,CBS发现依据椎管侵占率进行损伤分级的动物运动功能呈显著性差异,电生理检查不同程度的损伤与CBS呈相关关系。病理标本也呈现典型的轻、中、重度慢性脊髓损伤表现。

本实验动物模型能准确分级,重复性好,较好地模拟了自然病程,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。

2 其他压迫方法

1.气囊压迫法  用一个小气囊连接聚乙烯导管,置于硬膜外椎板下,在术后24h动物恢复正常后,向气囊中充气对脊髓造成压迫伤,其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和压迫的时间长短。还可采用向囊内注入泛影葡胺使胶囊膨胀压迫脊髓,0.1~0.3ml压迫6h,0.4ml压迫3h及5h。 Takahashi等将一个塑料球置于狗的Sl椎板下,塑料球连接一个ArIls-1000空气压力系统,在10mmHg(1.33kPa)的注射压力下缓慢地向球内注射一种称为“konnvaku”的物质,对脊髓形成压迫。这一模型的优点为可对不同脊髓节段压迫致伤,持续时间可控,重复性好,方法简便。但其缺点为气球膨胀时球内压力并非呈直线样改变。通过对气球材料的改进,造成脊髓受压的变化曲线或许可以近似于直线样改变。

2.可膨胀材料压迫  Ehud等将一直径0.25mm的甲基纤维素-聚丙烯腈块状置入硬膜外(该块状物37.5℃下在普通生理盐水中6d之内可膨胀为原来的11倍),使其在硬膜外膨胀时对脊髓产生直接压迫。1997年Cornefjord等利用成分为酪蛋白衍生物的一种坚硬的塑料材料做成 Ameroid压缩器,压缩器吸收水分后能够缓慢膨胀。将猪的马尾骶神经根放入Ameroid压缩器中央,观察其受到慢性压迫后的病理变化。此种压缩器外层有一坚硬的金属外壳,使其只能向内心膨胀。将压缩器附加37℃的盐水试管,压缩器的内径每天用双目显微镜测量,持续40d。该动物模型的优点为操作比较简单,手术成功率高,前后路皆有压迫,符合临床患者的病变特征。缺点为材料膨胀速度不易控制,与慢性脊髓压迫的产生条件不一致,材料组织相容性不好。如果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,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,可以人为控制其膨胀速度、膨胀方向,而且有足够长的膨胀时间,并且放置于椎管内合适的位置,将会是一种较理想的脊髓环状受压模型。

021-56570878
扫一扫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©2024 上海申知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214号-2   sitemap.xml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陆